自然中心®由北京LORD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北京白令陆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拥有版权
自然中心®由北京LORD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北京白令陆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拥有版权
研发与制作
交互式创新示例

交互式多功能展台“研学端口”的实例分析

(一)“听与说”交互式多功能展台

如果我们在北京发现了一只类似棘鼻青岛龙,或巨型山东龙,或诸城暴龙的化石,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它?这又会改变哪些之前的研究结论和方向?

为展示这个展项,我们建立“听与说”交互式多功能展台,展台上展示有中国东部地图,北面到内蒙,南面到南岭,展示有青岛龙模型,原始位置在青岛的位置下有一个探头点,青岛龙在这个探头上面时,旁边的显示屏显示的是青岛龙发现和发掘的经历。而当青岛龙模型挪到北京区域时,探头显示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北京这里有晚白垩纪陆相地层吗?这里曾经发现过类似的恐龙吗?这里在当时是什么生态环境?如果青岛龙到过这里,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如白垩纪化石丰富的内蒙和热河地区?青岛龙会迁徙吗?等等。观众可以从展台下端的抽屉里翻找各种书籍去寻找答案。


交互式创新示例.jpg


(二)“经得起失败”交互式多功能展台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的生存系列展中,我们建立一个“动展览”的展项,位于古生物定种的演变历程单元,每个古生物学家最希望的就是命名新物种,但如何决定一个化石发现是不是新物种?曾经有一段时间有许多“新物种”被命名,但后来发现其实都是已有物种的不同形态。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经得起失败”交互式多功能展台,有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装有骨骼化石标本,其中的单个标本都只能说明一个分类方向, 如是与不是“鸟”,是与不是“哺乳动物”,也可以排除一些可能性,如是“骨骼化石”,不是“无脊椎动物”等。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化石作出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由于基础和证据少的原因,科学结论可能不正确,但随着发展和材料的更多发现,结论会越来越正确,最后可通过按键得到正确的结论。


交互式创新示例.jpg


展台上的化石材料包括有:


(三)“分类学的演变”交互式多功能展台

间断平衡论的思想建立在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建立一个“听展览”展项,重点解读动植物分类学方法的演进过程,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不断改进和发展科学方法的过程。早期的科学家为了有效地认识千千万万的各种生物,建立了以“相似性”为基本方法的林奈分类体系,这种系统可以把相同的生物类型分成从高到低级别的不同分类单元,如“门是高级分类单元”,“纲”、与“目”是中级分类单元,“科”和“属”,为基本级别,加上最基本的个体(物种),这个分类方法最有效的方面是可以很快地通过物种的特征归入相应的单元,同时建立物种特征的等级,如老虎因为食肉牙齿和圆脸,被归属到和猫相同的猫科,但很难建立各个物种间的相互演化关系,在前谁在后,同时无法反映真正物种间的重要区别和起源关系。

因此,科学家们在经过百年的林奈系统应用后,提出了另一种分类方法, 叫做分质分类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区别特征”的分类方法,即根据林奈后的百年来所有的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一系列“祖裔特征和近裔特征”,以生物“性状”来界定。 


交互式创新示例.jpg


(四)“谈展览”交互式多功能展台

01. 发现展台建立一个长方形展台,展台上有一个转轴,转轴上有一个灯箱布,可以做成3个灯箱画面,这些画面展示出3个化石发现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你怎么知道哪里有化石?想发现的化石是什么样子的?找这些化石的步骤有哪些?

为了解答以上这些问题,配合制作一些带抽屉的展台,抽屉里可能会找到所有答案,如通过翻阅相关的化石探索指南、专业书籍和大量资料、图纸后,理解化石所在的地质地貌特征,地层时代和化石发现记录。


交互式创新示例.jpg


2. 发掘展台

展台上设计有化石发掘装置和图文灯箱,图文的对面展示发掘现场,有发掘的模型景观,大量发掘工具的实物展示,以及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答,展示形式不限于如翻书、翻版、抽屉、触摸屏或问答版等。

此展项可以清楚地展示发掘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你如何确定化石地层的年代?如何确定这个地层中有化石?如何在这种地层中发掘化石?发掘化石的步骤是什么?不同化石有不同的发掘手法吗?大型恐龙是如何发掘的? 发掘出的化石如何进行运输?


交互式创新示例.jpg